(內文有雷,請慎入)
有人說《瑯琊榜》這部戲就是一齣「王子復仇記」,我不贊成如此膚淺的說法。
對於男主角梅長蘇而言,他在十二年前的梅嶺一役中活了下來,從此他就背負了赤燄軍七萬冤魂而活著,對於因為要活下來而挫骨剝皮、換了外貌、變成嬴弱病體、依靠藥物及一口氣而茍活於世的他而言,他所擔的苦遠遠超越「王子復仇記」,他拖著那病體再次回到金陵,使用過人的智謀扶佐靖王上位、為自己的父帥及祈王雪冤,而他所得到的不過是短暫的生命及無法實踐的諾言,梅長蘇的苦,苦於他的無可奈何、苦於他的無法回報的愛。
「既然我從地獄裡活了下來,那麼我就該好好活著。」──梅長蘇
梅長蘇的此番際遇,與飾演梅長蘇的胡歌而言有著相似的經驗。2006年胡歌發生了一場接近死亡的車禍,使得他的右半臉幾近毀容,之後一年,他動了十數次整容及植皮手術,才讓右半邊臉恢復,雖然還是留下了傷痕,但對於胡歌而言,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。
因此胡歌詮釋梅長蘇此角,一定感同身受,才能將梅長蘇的特質與性格演得絲絲入扣、簡直就是梅長蘇本人從書中躍然而出吧!
在小說與戲劇中最大的不同是:梅長蘇與霓凰的戀情。原著小說裡梅長蘇與霓凰的對手戲很少,書裡霓凰在十年後愛上了梅長蘇派去援助霓凰打水戰的副將聶鐸,也就是聶鋒的弟弟。梅長蘇知道了之後,便打算退出這三角習題,成全霓凰與聶鐸,也織就霓凰與聶鐸一場可以見容於世間的婚禮。(吾不樂!)
有人說這是作者海晏對林殊的一種體貼,對林殊來說,他背負了太多,再加上愛情的份量只會讓他更心累。
但是我卻覺得這對於十二年來背負著赤燄七萬鮮血、撐著一口不知何時會消失的一口氣度過多少艱難險惡的梅長蘇而言,霓凰是他在灰暗的人生中唯一的光亮,而他卻不得不捨棄,實在是太痛苦了!書裡的梅長蘇在十二年後回到金陵,那個曾是金陵城中最耀眼的少年變成了滿腹城府、心機深沉、隻手攪弄京城風雲的謀士,對他來說這個身份除了不能對已經踏上他安排好的棋局的靖王直說,對著霓凰他更是隻字都難以出口。
所以戲劇裡刪除聶鐸一角,加重霓凰與梅長蘇之間的愛情戲這樣安排,對我來說真是太讓我滿足,看小說時對於梅長蘇的悲憐終於可以獲得一些安慰。(吾大樂!)
當然戲裡增加的部份頗多(例如小說中並沒有譽王是滑族玲瓏公主與梁帝的兒子這一段情節),但都是為了能讓觀眾更容易進入劇情與增加戲劇張力的必要片段。
之前我就說過《瑯琊榜》原著小說寫得極好,文字洗練而富意境,光是看小說就覺得情節非常精采而緊湊,文字之間富有非常豐富的想像空間,讓讀者欲罷不能而想要繼續看下去,小說沒有累贅的描述與廢話般的對白,一章接著一章,都是高潮疊起讓讀者難以放下書來。
所幸海晏擔任本劇編劇,這是此劇能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。海晏並沒有大幅度地更動小說內容,反而是將小說中沒有寫出來的情節編在戲裡,讓戲劇的每一個喬段都有始有終,完整戲劇的深度與穿透性,且對白更是經典,由出色的演員詮釋起來,更讓本劇臻於完美。
最終梅長蘇終於扶佐靖王登上太子寶座,並成功為父親林燹、祈王與赤燄七萬忠魂討得招雪,此時梅長蘇這身份的功能已得到圓滿,並可以功成身退。這時候的梅長蘇與藺晨都知道梅長蘇的生命只剩下半年,因此藺晨提議一行人陪著梅長蘇遊山玩水度過他最後的日子。
但此時戰事頻頻傳來,大梁面臨最大危機,梅長蘇竟選擇回到戰場,原來他還是忘不了十三年前那個飛揚脫跳的少帥林殊的前塵往事,他不願再以梅長蘇的身份茍活,而願以林殊的身份回到北境戰場,那個十三年前就屬於他的戰場。
面對反對他的藺晨,他說:
「那不是放棄,而是選擇。」
「我想要重回戰場,再次回到北境。」
「當了整整十三年的梅長蘇,卻能在最後選擇林殊的結局,這於我而言,難道不是幸事?」
『誰認識林殊?我千辛萬苦想讓他活下去的那個朋友,不是林殊。』
「你總說你不認識林殊,我相信你在認識他之後,一定不會失望。」
梅長蘇說服了藺晨,在他心中,或許以林殊的身份在熟悉的戰場戰死,才是他此生最大的願望吧?
戲中在這個時候,出現了一直在偷聽梅長蘇與藺晨對談的霓凰身影,她臉上那絕望與悲痛的神情,兩人雖然相對無言,卻都將一切都了然於心。我看著也熱淚盈眶,忍不住哭了。
關於梅長蘇在出征前與霓凰的一場別離戲,霓凰期盼梅長蘇能平安歸來,然後兩人再攜手江湖。梅長蘇答道:「此生一諾,來世再踐。」這場戲也讓我淚水直流。真是改編得太好了!
小說的結局有些匆促:蕭景琰在東宮夙夜不眠地抄寫本次戰事中那些亡者的名字,寫到最後一個名字時,他會丟下筆伏案大哭,悲慟難以自抑。
在戲中,梅長蘇回到林氏宗祠告慰列祖列宗時,蕭景琰用紅布蓋住林殊的牌位;在梅長蘇出怔之後,沒有明確的說出他的死亡,只是借蕭景琰的手揭掉紅布婉轉地表達梅長蘇的逝去。那塊飄落的紅布實在太美,這是成功善用動態影像的優勢。
至於蕭景琰在戲中有沒有痛哭反倒不重要了!王凱的演技成功地傳達了蕭景琰心中的痛,那種好不容易得到卻又再失去的痛,林殊的歸來和離去,讓他擁有極短暫的開心時光,卻也讓他嘗到最痛的痛。這一結局也改編得好啊!(換我在電視前哭得難以自抑了!)
最後小小透露一點,在戲中並沒有交待飛流的身世,小說中卻有寫著「飛流不是天生這樣的!他幼時曾身陷進東瀛一個極神祕的組織裡,這個組織的首領專門從中原劫掠收買資質絕佳的幼童,隔絕他們與外界的一切街觸,以藥物和靈術控制其修習。這些幼童長成後,心智無法發育完全,不分善惡,不知是非,對常識的學習能力也極低,但武功卻奇絕狠辣,被首領控制著進行暗殺、竊密之類的活動。可笑的是,這個組織積惡多年,一直沒有得到懲治,卻因在一次暗殺活動時,誤殺了東瀛皇太子而招致了覆亡的命運。其實東瀛國主早就知道有這個組織的存在,只是一直放任不管,沒想到自己的獨子也喪命其手,自然是悔怒交加。這些可憐的孩子們毫無自主生活的能力,那個首領被擒殺後,他們就算躲過了仇家和武士們的追剿,也無法生存下去,最後死傷殆盡。飛流是當時那群孩子裡最小的一個,祕術剛修成,還從來沒有被放出來過,所以沒有仇家,流離在外,凍餓將死。當時正好藺公子到東瀛去找一味藥材和幾件東西,碰巧遇上,就帶了回來。」
就《瑯琊榜》的戲劇制作與所有因素,此劇無疑是大陸近年來難得一見的良心劇,而《瑯琊榜》原著小說也無疑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作品,在看完戲劇與小說後,我必須摸著良心說:大陸在這幾年來,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,都有明顯的進步,已經超越台灣惡劣的出版業與電視圈。所以啊!台灣人除了在稱讚《瑯琊榜》之外,也必須多支持台灣本土的出版業與戲劇,台灣人的優點,也只有台灣人可以看到呀!
目前先寫到這裡,但我的心得尚未結束,有時間的話可以再來深度一點聊聊《瑯琊榜》的其他部份。
留言列表